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復葉,具長柄,3~4片輪生于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ㄐ,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ㄆ6~8月,果期8~10月。現多栽培于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上。主產地(原產地):云南文山。性味、性溫:味甘、微苦。功效:(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顯著的造血功能;(2)能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huán),擴張血管的作用;(3)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具有抗疲勞、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的作用;(4)癥作用;(5)具有免疫調節(jié)劑的作用,能使過高或過低的免疫反應恢復到正常,但不干擾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6)抗腫瘤作用;(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8)降低血脂及膽固醇作用;(9)保護肝臟。三七起源于第三紀,屬古熱帶殘遺植物,分布范圍極其狹小,這主要與三七在生理生態(tài)上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關系。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yǎng)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fā)芽溫度為10—30度,溫度為20度,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fā),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tǒng)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研究表明,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