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拔節(jié)孕穗期、抽穗開花期和灌漿結實期等幾個生長時期,拔節(jié)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開始到長出穗為止,一般需一個月左右;抽穗開花期是指稻穗從頂端莖鞘里抽出到開花齊穗這段時間。那么,水稻灌漿期在幾月份?需要多少溫度?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水稻灌漿期在幾月份
水稻灌漿期也稱為水稻灌漿結實期,是從稻穗開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時期,又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通俗來講水稻灌漿期是指從揚花結束穎殼閉合開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時間。從生物學角度看,此時是受精卵發(fā)育形成胚、受精極核發(fā)育成胚乳的過程。從生產角度看,此時是終形成產量的時期,生產上此時要有充足的光合面積和通暢的物質運輸渠道。
水稻灌漿期需要多少溫度
水稻灌漿初期適宜溫度為21-26℃,有利于籽粒灌漿和淀粉的充實與沉積,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一般認為白天溫度較高,夜晚溫度適當偏低,日夜溫差較大時有利于籽粒灌漿,農諺“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講的是進入白露節(jié)氣,白天晴天溫度較高,而夜晚溫度會降低,早晨可看見露水,有利于稻米的形成而且品質好。據(jù)李祥洲等研究表明,一般水稻在白天25℃、夜間20℃的晝夜溫度下灌漿結實較為適宜。
水稻灌漿期溫度在35℃以上是會加快灌漿的速度和縮短灌漿期,但稻米品質會受影響,堊白度會增加,透明度下降,整米率會下降;若溫度在40℃以上(在花后5天內對產量影響極大)或干熱風襲擊下,對水稻會造成高溫逼熟,灌漿停止,籽粒秕廋;水稻灌漿初期日均溫度低于19℃,秕粒會增多,而且溫度越低,秕粒谷越多。
水稻灌漿期水肥管理
1、水層管理
以干濕間歇灌溉為主,即上水自然落干1一2天后再灌水,以保持根系活力。黃熟期后根據(jù)地塊保水能力撤水,低洼地塊撤水可適當提前。
2、防倒伏
水稻倒伏主要發(fā)生在該時期,除加強水肥管理外,還要及時去除田埂及周邊荒地雜草,切斷病蟲害來源。噴施殺蟲劑防治二化螟蟲害,噴施殺菌劑防治紋枯病。
3、噴施葉面肥
5既可增加粒重又可防止葉面葉衰。提高葉面光合作用,提高結實率。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水稻灌漿期在幾月份、需要多少溫度以及水稻灌漿期水肥管理,想了解更多農資市場行情,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huobao3456tv了解更多,關注之后也可以留言回復你想了解的行業(yè)信息。